家庭结构

高途美好家庭 | 2022-06-22 11:26:38

(一)家庭结构的概述

1.家庭结构的定义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情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组合形式,家庭成员间不同的组合情况构成不同结构的家庭。家庭结构不同,其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生活的管理也不相同,家庭结构按其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是由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2.家庭结构的类型

一般来说,我国现代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7种类型:

(1)单身家庭:指只有一个人的家庭;它包括未婚单身、或者离婚后无子女的一个人的家庭、曾有过很多家庭成员但都离开和去世而只剩下一个人的家庭。

(2)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它包含了两种最主要的家庭关系,即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3)主干家庭:是指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

(4)扩大(联合)家庭:是指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模式,或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模式。

(5)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两人的家庭,以及无子女或虽然有子女但已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夫妇二人未生育或者子女离家只剩夫妻二人的空巢家庭)

(6)单亲家庭:由夫妻中的一方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7)隔代家庭:由祖孙两代组成的家庭,子代缺损或不在一起生活。


(二)家庭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单亲家庭

在家庭教育方面,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因家庭结构变化导致的经济压力、情绪积压等,导致教育子女方面的困难,更容易出现陪伴时间不足,家庭教育范围受限,情绪紊乱,安全感不足等情况。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发展多有不健康现象,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学校学习适应不良等情况比较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情况。单亲家庭的教育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要先调整观念、调整心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家庭环境

离婚大多是因为矛盾不能化解,离婚也会出现了新问题,面临新问题时,要勇于面对,循序渐进。不要长时间地隐瞒离婚的事实,那样反而会增加一层烦恼。父母含糊其辞,孩子蒙在鼓里反而会更困惑迷茫。

(2)引导孩子与长者接触,弥补缺失的爱

可以让孩子有时间与另一方接触和沟通,感受父母的爱,还可以让孩子和其他亲友中的长者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弥补一方角色缺失的爱。

父母两方面的矛盾自行解决,切忌在孩子面前“争脸”。如果有可能,可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父母双方不是夫妻,可以做朋友,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

(3)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开解孩子的思绪

单身父母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让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父母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不正常的苗头,及时与孩子谈心,了解情况后,能及时疏导。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要多做调查分析,考虑妥善解决。

2.核心家庭

在核心家庭中,一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特别关心,往往全力以赴,肯下功夫,肯进行教育投资。但由于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多为双职工或者多要共同承担家庭生活的负担,因此父母同子女接触的时间相对受限,管教机会较少。这虽有利于培养子女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一方面,但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孩子,容易忽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另外,在有充分时间照顾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又往往因为过度管教而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生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有的孩子可能容易逐渐形成贪图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核心家庭中,经营夫妻关系,拉近亲子关系,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此外,关注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给予孩子适当的爱与自主空间,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方向。

3.主干家庭

在主干家庭中的问题主要是隔代教养观念不一致的问题。主干家庭中的老一辈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又有教育子女的经验,而且更加疼爱隔辈人。因此,在主干家庭中的子女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热心的教育。

但是三代人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也会带来一些家庭教育的问题。最常见的是祖辈对隔代人特别疼爱,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式的影响,容易形成对子女的溺爱与娇惯,其结果直接影响后代习性的发展。在相当多的主干家庭中,祖辈成了孙辈的保护伞和防空洞,只要父辈的要求不合孙辈的口味,孙辈就会向祖辈寻求保护,而使父母无法形成教育威信。许多当父母的反映,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非常懂事,而一到祖辈那里,一切良好的行为都可能跑得无影无踪,孩子成了双重性格的人。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隔代教养的正面影响:使很多老人再次实现自我价值,祖父母辈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能够充分满足孩子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要,给到孙辈更多的情感关怀,这是令年轻父母特别放心的,同时也会减轻年轻父母的养育压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老人在体会当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还能为子女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帮助子女减少压力。

另一方面处理隔代教养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相互尊重和互相沟通,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隔代教养的大部分冲突其实是养育观念的冲突,双方要多点耐心,有问题坐下来好好聊聊,不要用争吵的方式,尊重对方,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也会有样学样。

其次,心态放宽,在不触及底线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做些让步。

最后,要懂得感恩、呵护父辈,要及时表达对父辈的感恩,让老人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肯定和尊重,这样老人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生活中小事的摩擦几率就会少很多,可以在爱孩子培养孩子的方式上达成一致。

不同结构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自身家庭结构的特点,在教育影响子女时应注意扬长避短或设法补短,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任何一个家庭的家庭关系都受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成员个体特质的影响。家庭人口越多、代际层次越多,关系越复杂。

家庭关系分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孙关系等。

1.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对孩子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

夫妻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内容

构成要素

具体内容

感情关系

以爱情为基础的、融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有利于在子女教育上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达成一致。

经济关系

主要包括夫妻财产共同拥有权、相互抚养权、遗产继承权等。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是一切交往关系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础。

法律关系

法律规定了夫妻双方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相互扶养、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

权力关系

夫妻权力意味着夫妻之间相互的影响力和支配权,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力和支配权等。

伦理关系

也称道德关系,是在一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下的夫妻交往关系,比如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谅等。

2.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父母的人品,对子女的教养、抚养、教育方式以及态度等,都在这种关系中直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也将影响儿童今后的人际交往关系。

亲子关系特点及具体内容

特点

具体内容

不可选择性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是唯一的。

永久性

亲子关系不像夫妻关系可以通过法律解除,这种关系直到人生命的终结依然存在。

亲密性

亲子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从家庭物质条件的共同分享,到精神上、情感上的相互依存。

权利义务的特殊性

亲子关系不仅对人们有相应的道德要求,在我国还受法律的约束。

3.兄弟姐妹关系

兄弟姐妹的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发展。兄弟姐妹之间的游戏交往行为能够促进交流技能和心理的更好发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羞于说出自己的需要、愿望以及对冲突的情感反应,所以兄弟姐妹的交往可以促进双方观点采择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的发展,提高谈判和妥协,达成合作的能力的发展;并促进道德判断得更加成熟。

提供情感支持,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兄弟姐妹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相互保护和安慰。此外,与兄弟姐妹的安全关系可以防止个体因遭受同伴忽视或拒绝而产生焦虑及其他适应性问题。

正确的自我认知。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参照物,更容易走出自我中心,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客观的自评和他评。

4.祖孙关系

隔代教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祖辈对儿童的溺爱,对儿童心理成长构成较大负面影响。同时,祖辈知识面的不足,致使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较好的知识教育。

祖辈教养的优点也是明显的,比如祖辈代的带养经验,耐心,社会阅历丰富等,只要“借用”得当,是有益处的。

但是要认识到父母才是抚养孩子的主角,老人带孩子有再多优势也替代不了父母的作用。


(四)家庭氛围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它对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家庭成员生活及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尤其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1.不同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父母关系和睦,亲子交流顺畅、密切,与人相处以礼相待、通情达理。

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愉快、舒适。

不良的家庭氛围

家庭不和睦、缺乏温暖、相处冷漠,互不关心,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造成孤僻或者过度活跃的性格。

缺乏安全感和关爱,内心脆弱,自我保护意识强。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重视朋友,容易意气用事,染上不良习惯。

2.家庭氛围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家庭成员的情绪状态,沟通氛围;

(2)谁主导家庭的氛围;

(3)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权威型、不一致;

(4)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基础;

(5)孩子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启发和成长,即父母家人的言行,以及周围环境给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3.创建好的家庭氛围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重视亲子沟通,提高沟通质量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营造良好家庭心理环境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亲子沟通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一,在倾听孩子讲话时,不仅仅需要听在耳朵里,还需要听在行为上,听在心里。比如,在和孩子沟通时,微微前倾的身体姿势、温暖支持的目光接触等,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专注,也更愿意跟家长倾诉。

第二,许多家长倾向于去关注孩子的困境,一起寻找解决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孩子的情绪感受,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共情和回应,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自己的。

第三,家长应当坚持民主、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做到“不评判、不干涉、不偏执”,即不直接评价孩子的对错,不过度保护和干涉孩子,不认为孩子必须要听自己的话。这样,亲子沟通的质量才会稳步提升,家庭心理环境和氛围也会更加融洽、和谐。

(2)组织丰富多样的家庭活动

家庭活动主要包括核心家庭活动和平衡家庭活动两种模式。其中,核心家庭活动是指日常生活中低成本的、相对容易的、多在家里发生的活动,比如一起吃饭、看电视、玩游戏等;平衡家庭活动是指不常发生的、新异的、户外的活动,比如露营、旅行、看话剧等。

家长不仅要重视吃饭、看电视、散步等看似平常的核心家庭活动,也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和孩子一起组织多种类型的平衡家庭活动。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或每周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为亲子专属时光,在这个时间里,父母和孩子一起逛书店买书、一起看一场电影、一起逛博物馆等,与孩子创造美好的回忆,既能帮助孩子劳逸结合、适当放松,也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亲密、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3)塑造积极的家庭生活方式

孩子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行为举止、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交谈以及如何使用语言等。在家里,进行积极的行为示范,给孩子们演示如何成为恭敬的、有同情心的、有爱的、积极的和自信的人。

塑造积极的家庭生活方式父母还可以做到:

保持乐观心态,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容易呈现出积极和热情的一面。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想办法去解决,不妄自菲薄和退缩,直面困境,且始终相信自己,勇敢前行。

保持专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尽心尽力把手中的每一件事做好,努力做到极致。

保持好奇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才能不断激发心中的热情和求知欲。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塑造积极的家庭生活方式,父母可以用行动和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4)营造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

第一,父母要有“高接纳性”,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既要接受孩子的积极情绪,更要包容孩子的消极情绪。

第二,父母要有“高反馈性”,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共情并做出反应,也就是说,父母需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调节消极情绪。

第三,父母要有“高预测性”,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调节情绪,让孩子熟悉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预测父母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安全感。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重视家庭心理环境建设,为孩子的成长助力,更为家庭的幸福助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高途”字样的版权归高途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阅读

沉迷手机孩子怎么办?7点方法解决家长烦恼

怎么让孩子戒掉手机游戏的瘾?家长可以参考这5点方法

怎样和叛逆期的孩子相处沟通?5个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孩子初二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6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份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为他们营造美好的成长环境!